导航
首页
部门概况
部门简介
部门职责
部门设置
联系我们
大事记
成果展示
党建工作
工作动态
通知公告
规章制度
政策法规
学校规章制度
标准规范
网络安全
网安新闻资讯
风险预警信息
软件正版化
服务指南
教室多媒体服务
校园网络接入服务
智慧校园
AI应用指南
信息纵览
首页
信息纵览
信息纵览
08
2022-03
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治理效能——美国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
来源:《中国教育信息化》
26
2022-02
202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
来源:《教育研究》
11
2022-01
《“十四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发布,终身数字教育、“互联网+教育”建设在列
来源:中国网信网综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对我国“十四五”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。《规划》围绕确定的发展目标,部署了10项重大任务,一是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二是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,三是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,四是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,五是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,六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,七是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,八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,九是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,十是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,并明确了5G创新应用工程等17项重点工程作为落实任务的重要抓手。在“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”重大任务中,《规划》明确指出将建设泛在智能的网络连接设施。 其中,5G创新应用工程提出加快基于5G网络音视频传输能力建设,丰富教育领域的4K/8K、虚拟/增强现实(VR/AR)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。在“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”重大任务中,《规划》明确了开展终身数字教育任务。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,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。完
29
2021-11
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之道
24
2021-11
教育部部长怀进鹏: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
29
2021-10
教育部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!9月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展
15
2021-10
雷朝滋:关于教育专网建设的四点思考
27
2021-09
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手册 来啦!
18
2021-09
聚焦"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"丨专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:以新技术开辟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子
21
2021-06
数据智能驱动教育生态重塑
11
2021-06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表决通过(全文)
04
2021-06
舒华:充分发挥数据效能,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
12
2021-05
范士喜:要将大学打造成师生的信息共同体
很多高校的信息化拘泥于技术本身,始终在教育管理、业务系统等外围打转,并固执地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推动信息化建设,难度很大。 在接受采访时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范士喜表示,这是高校信息化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,其根源在于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区别。范士喜哈尔滨工业大学( 深圳 )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信息化关键在于“化”字《中国教育网络》:近些年来,中国高校的信息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尤其是“双一流”建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从您的角度来看,如果对比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学校的信息化,当前有哪些进步最让您触动?范士喜:我自2004年开始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。多年来,技术蓬勃发展,应用层出不穷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息化融入教学后实现了教学形式的改变,从传统教室到多媒体教室再到智慧教室,其中蕴含着教学信息容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双重“进化”。 如今,智慧教室能够支持不同的教学场景,师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,例如:研讨式教学、远程互动教学、VR教学、在线辅助教学等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往往是多种场景的并存:例如讲授式教学可以与研讨式教学结合,增加师生互
10
2021-05
张四海: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的边界正在消失
“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,当AI可以自主实现需求分析、业务构建、环境优化和故障恢复时,传统的建设、运维、服务角色都将被取代,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科研的边界逐渐消失,我们将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。”在采访南开大学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四海时,他对高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做出这样的畅想。南开大学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张四海体制机制滞后于技术发展和理念变革 《中国教育网络》: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高校信息化是一次“大考”,您认为在这次“大考”暴露的诸多问题中,哪些是一直存在的,哪些是疫情带来的新挑战? 张四海:有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,只是在不同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者呈现的主要形式不同。 比如说体制机制滞后于技术发展和理念变革。“多元参与”停留在口号上、纸面上;信息化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的转变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路径;谁来决定“做什么”,谁来决定“怎么做”的界限正在被打破,而如何重新构建尚需进一步探索。 此外,建设和服务水平与师生期待存在落差。应用重心从校务管理延伸到生活服务,用户主体从业务部门扩展到全体师生,信息化部门在提供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相近应用形式的同时,
每页
14
记录
总共
75
记录
第一页
<<上一页
下一页>>
尾页
页码
4
/
6
跳转到